你想和施瓦辛格建立联系吗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在这个时代变成了“美丽小世界”:平均只需6步,就可能通过亲友找亲友的方法把地球上任意两个陌生人联系起来。
你想与史蒂芬?霍金或阿诺德?施瓦辛格建立联系吗?或者,翻开本期的《南方周末》,任意找一个作者的名字,如果你想通过熟人联系倒塌,该怎么办?你可以这样做:找一个最有可能和他有联系的亲友,把问候转达给他,然后他也照着去找下一位亲友,那么一共需要多少步的“中转”,就能找到对方?
答案或许让人吃惊:平均只需6步!最近,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用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检验了这个传奇假说——所谓的“六度分离”现象。
六封电邮牵线搭桥
35年前,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在《今日心理学》杂志上提出了他的“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理论。他认为,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而两人之间的亲友数量大约是5。
这听上去确实非常新奇有趣,且这种“六度分离”的现象在一些较小的圈子里确实得到了验证,但是他是否对于地球上任意两个陌生人都成立呢?
要验证这个假说确实有点困难。米尔格伦当年采用的方法是让志愿者传递包裹。他随机选择了内部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的300多人,让他们把包裹送交波士顿的两个“目标”。当然,几乎可以肯定包裹不会直接到达目标,米尔格伦就让志愿者把包裹送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与目标建立联系的亲友。然而,实验的规模和结果均不很理想。
最新的实验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瓦茨(Duncan Watts)领导的研究小组。上周,《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关于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检验“六度分离”假说的论文。瓦茨拥有一种更经济、更快捷而且容易追踪的“包裹”,那就是电子邮件。
“我们使用电子邮件,因为它们很容易追踪。”论文的作者之一穆罕默德(Roby Muhamad)告诉笔者。他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网站(smallworld.Columbia.edu),每一个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在网站上注册,然后通过这个网站把电子邮件发给最可能实现任务的亲友。“所有的信息必须从我们的网站上发出,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追踪它们传向目标的过程。”
这场互联网接力赛的终点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18个人,包括纽约的一位作家、澳大利亚的一名警察以及巴黎的一位图书管理员,等等。从2001年秋天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166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多名志愿者在网站上注册、参与这项实验。结果,一共有384个志愿者的邮件抵达了目的地。电子邮件大约只花了5到7步就传递到了目标,这正是米尔格伦所阐述的“六度分离”。
小世界,大意义
研究“六度分离”(亦称为“小世界现象”)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人们大吃一惊,或者为剧作家提供创作素材(还真有那么一部同名电影)。小世界现象的“一些可能的应用是设计点对点的网络和数据库。本质上,研究人们如何找到对方可以帮助设计任何需要进行搜索的大型网络”。
论文的另一作者杜德斯(Peter Dodds)在一封电子邮件里解释道,它不仅仅可以用于改进移动电话网络或者互联网的交通状况,科学家还能借此更好地了解诸如传染病或社会谣言的传播状况。
目前,科学家还不知道为什么是“六度分离”,而不是“60度分离”或者“100度分离”。“据我所知还没有什么理论原因说明为什么数字是6。”穆罕穆德说。然而,“人们能够用短短的几步找到世界另一边的目标,这一事实令人惊讶。”他们的研究目的之一就是了解人们如何使用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完成诸如传递信息这样的任务。
然而,完全理解这个小世界的任务还远远没有终结——尽管瓦茨等人的实验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验证了“六度分离”假说。问题之一在于,并非所有人都使用电子邮件,那么网民们的“六度分离”能代表整个世界吗?
“我们知道采用电子邮件(进行实验)会使结果产生偏差,”穆罕默德承认说,“然而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世界上有超过6亿人上网,因此(实验的)样本空间仍然非常大。……我们知道电子邮件的局限性,但是除非我们能够调查和询问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我们认为电子邮件仍然是目前最好的手段。”
另外,相对于6万多名参与者,384条“关系链”显得实在是太少了。瓦茨的研究组目前正在组织第二期实验,允许志愿者向亲友发出多封邮件。这样或许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当“六度分离”假说被提出的时候,互联网的前身才刚刚诞生,米尔格伦可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互联网能够被用于验证他的理论。不论“六度分离”的确切数字到底是多少,这个世界看上去确实很小,并且———“既然一些人在网上见面,这确实已经让世界变得更小”,杜德斯说。
1.“六度分离”现象或理论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验证的客观事实说明什么?有哪些启示意义?
2.有人说:“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你认同这一论断吗?为什么?
3.结合本案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之间关系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使整个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将大千世界一览无余,可以在一秒钟内把温馨祝福既往千里之外,可以与远在天涯海角的陌生人畅所欲言。“六度分离”实验就是体现互联网强大传播力的最好证明。他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用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法实现了信息的传颂;它实现了以往无法想象的长距离联系与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使世界变“小”了,这里的 “小”并不是指具体形态的小,而是抽象意义的“小”,它使得世界的相互联系、整体性彰显出来,使得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得以显现。我们说互联网作为信息的联系纽带,他又具有“大意义”,他的意义在于为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这就加深了人类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着重大意义。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为信息传递开辟了新的渠道,而且使人类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告诉我们要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孤立、片面的观点显然不是正确的世界观。没有人可以脱离于事物的联系而存在,就连身居山林的隐者也须“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在人类社会亦是如此,当用普遍联系的态度对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切不可以自我为中心、脱离群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世界不会遗忘任何一个角落,人类也该用一种更辽阔的视野审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