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空想家的声音
圣西门:伯爵?乞丐?预言家
圣西门生于巴黎,在法国北部的一座祖遗的城堡中长大。他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这位少年贵族身上早就显示出坚定的性格,他酷爱自由,13岁那年,他拒绝去做第一次圣餐礼,宣布不相信宗教的圣礼,不打算口是心非。不久,他身上又表现出了一种使其亲属感到惊讶的特点:他坚信自己负有崇高的社会使命。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15岁的圣西门,命令自己的仆人每天用这样一句话来叫醒他:“伯爵,请起来,伟大的事业在等待着您”。
1803年,圣西门发表了第一部作品《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其中表现出他的独创性。这是改造社会的乌托邦计划,但他所论述的一切,还只处于模糊的萌芽状态。这部篇幅不大的作品,有两点具有重大意义。圣西门把法国革命描绘成三个主要阶级--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者(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恩格斯称这一点为“极为天才的发现。”
圣西门的风格坚强有力,扣人心弦,甚至慷慨激昂。他的作品许多篇章足以证明,作者正在为人类的命运而忧心忡忡。
在1810-1812年,圣西门已经一贫如洗。他曾写道:“家产全部变卖一空,甚至连衣服也卖光了,吃的只有面包和水,没有燃料,没有蜡烛。”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年代里他的社会观最终形成了。
他在那本论述战后欧洲制度的小册子里,首次提出自己津津乐道的论点:“人类的黄金时代不是在过去,而是在将来”。圣西门以后的活动就是为这一论点提供根据。 他向社会的文明“首领们”--银行家、实业家、商人进行和平改造社会的宣传,引起了这一阶级的某些人的关注。圣西门的作品一经问世,立即蜚声远近。几个有钱的门生向他提供物质保证,使他得以衣食无愁,更加紧写作。
他表现为一个热血沸腾的造反者,一个豪情满怀的幻想家。后来一些曾经资助他出版文集的银行家和富翁,公开表示不同意他的观点,宣称他把他们引入歧途,辜负了他们的信任。此后不久,圣西门被控犯了侮辱王室家族罪,被送交法庭审判,因为他出版了一本《寓言》,说什么如果魔法一做,王室成员以及所有贵族、大官和神甫等一起销声匿迹,而法国不会受到一点损失,但如果优秀的学者、艺术家、专家和手工业者全部消失,那法国就要蒙受极大损失。陪审制法庭宣告他无罪,认为这只是茶余饭后的奇谈怪论而已。
圣西门的作品坚决不承认资本主义是顺乎自然的永恒制度,它终将要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在这种制度下,人们的合作将代替对抗和竞争。新旧更替将通过和平发展“实业家社会”而实现,这种“社会”虽然还保留私有制,但封建主和寄生的资产阶级私有者的经济和政治权力被取消。他的学生们所写的著作、所进行的宣传和实践活动是圣西门学说的第三阶段,已逐渐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学说。因为这一学说实际要求的是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按劳按能力分配原则,由社会组织生产并制订生产计划。
傅立叶:疯狂的世界与世界的和谐
傅立叶生于法国的柏桑松,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商人。傅立叶九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是独生子,理应继承父亲的事业和相当可观的一笔财产,但是傅立叶很早就同自己周围的人和家庭发生了冲突。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对同商业联系在一起的尔虞我诈的行为感到愤懑。
1803年12月傅立叶在里昂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世界的和谐》的文章,宣布了自己的“惊人发现”。他写到,在自然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发现(或已经发现了)“社会运动规律”,像其他学者发现“物质运动规律”一样。1808年,他于里昂匿名出版了《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一书,更完整地论述他的思想。傅立叶试图详细研究一种劳动协会制度,并为之提出根据。这种协会,他称之为法郎吉。法郎吉成为生活、劳动和休息的场所。他住在巴黎,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自己家里可笑地等待前来捐助的有钱人,他希望用他们的钱来建造法郎吉。当然,这样的有钱人并没有出现。
傅立叶试图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性。他把人类历史从人类出现一直到未来的和谐社会划分为:
生产活动开始前的两个时期--原始时期,被称作极乐世界时期;蒙昧时期.,或无为时期。分散的、欺诈的、令人厌恶的生产--宗法制度,小规模生产;野蛮制度。中等生产;文明制度,大规模生产。协作的、诚恳的、诱人的生产--保证制度,半协作制度;协作制度,简单协作制度;和谐制度,复杂协作制度。
傅立叶称资本主义为颠倒的世界,他向资本主义提出了一份控诉书,这份控诉书在那个时代看来,具有无比的胆略和无比的深度,甚至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还起着部分作用。他人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但他未能揭示其根本原因,因为他对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生产关系没有明确的概念。
傅立叶认为劳动本来是人类正常的生活和欢乐的源泉,但是这种“文明制度”却把劳动变成了令人诅咒的灾难。在这个社会里所有的人,只要有可能,都千方百计地逃避劳动。小私有者,即农民、手工业者,甚至企业主的劳动是在同竞争进行不懈的斗争,没有保障,没有独立性。而且雇佣工人的劳动更是痛苦异常,没有自由,不能给人以任何满足。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的集中以及生产隶属于大资本,这种劳动就更加普遍了。
傅立叶的法郎吉是一个生产消费协作社,它既有公社的特点,又有一般股份公司的特点。法郎吉的参加人数,傅立叶在几种不同的著作中确定为1500~2000人,其中包括小孩。他认为,在这样的集体中,可以充分募集各种必要人员,既从人们的爱好角度,也从有益效果角度来考虑最合理地分配劳动力,法郎吉的生产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生产,但以农业为主。
法郎吉的生产基金开始靠股东垫付。因此,法郎吉的成员中必须包括资本家。与此同时,法郎吉也要吸收贫农参加,贫农在开始时不作为股东,他们以劳动作出自己的贡献。股票归私人所有,在法郎吉中保留着财产上的不平等。傅立叶特别重视社会劳动组织,他想通过人们经常调换工种的办法来消除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消极方面,保证每人有一定的最低生活水平。
欧文:善良的资本家
曼彻斯特当时是工业革命的中心,这里纺织工业尤其发达。在欧文这样精力充沛的干练的青年人面前,很快就展现了出人头地的机遇。开始,他向哥哥借了一笔钱,同人合伙开办了一个小工场,生产纺纱机,这类机器很快在工业中广泛采用。后来他又自己经营一个小纺纱厂,自己和两三个工人一起进行劳动。他20岁就当了经理,以后又跟人合伙开了一个大纺织厂。
由于与苏格兰有业务联系,欧文同哥拉斯附近纽拉纳克纱厂的大老板戴义尔的女儿结识了。1799年欧文同戴义尔小姐结婚,婚后迁来纽拉纳克定居,他成了老丈人过去的那个纱厂的股东之一,并兼任经理。欧文在自传中写道,他早就有意进行工业和社会实验,他是带着一个切实的计划来纽拉纳克的。
欧文在当时既不想侵犯私有制,也不想改变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然而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要证实,那种骇人的雇佣奴隶制和残酷地压迫工人,决不是进行有效生产和取得高盈利率所必要的条件。他在自己的工厂中,仅仅为工人们创造了人的劳动和生活的最起码条件,但其效果,无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还是在改善社会状况方面,都是令人惊奇的。
欧文打算通过建立劳动合作公社来改造社会,这类公社有点像傅立叶的法郎吉,但它是建立在彻底的共产主义原则上的,他开始猛烈抨击挡在和平革命道路上的旧社会的三根支柱:私有制、宗教迷信和婚姻制度。1821年他发表了《致拉纳克郡关于消除社会贫困计划的报告》,这份报告最完整地反映了他的思想。
由于对英国的“文明社会”感到失望,欧文偕同几个儿子去了美国。他买了一块土地,于1825年创办了一个“新协和”公社,其章程是以平均共产主义原则为基础的。他那非凡的实践才能和经验,使他避免了其他这类公社组织人所犯的很多错误。然而,这个企业几乎吞没了他的全部财产,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1829年他又返回祖国。把一部分财产分给自己的儿女。此后,他自己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欧文观点的基础就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尺度,商品必须根据劳动进行交换。但是他和李嘉图不同,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实际上不是按劳动进行交换的。在他看来,按劳动进行交换的前提是,工人应该获得他所创造的商品的全部价值。事实上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当时的其他空想社会主义区分开来,特别强调欧文的社会主义具有共产主义性质。
欧文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是规模不大的合作公社。在这些公社里完全消灭了阶级和私有制。而劳动和分配中可能形成不平等现象的唯一差别,那就是年龄和阅历的差别。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到公社的总仓库去领取他所需要的任何物品。欧文超越公社范围,试图描绘出一种联合大量基层的社会。这些基层组织之间有明确的劳动分工,并按照劳动的价值进行相互交换。在欧文的想象中,这种新社会必须同“旧社会”和这一社会的国家并存一段时期,并向后者交纳税款,向旧社会出售商品,收取一般货币。
1.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顶峰,其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9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迈进了工_业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新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完成,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英法等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暴露和激化。反映此时无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思想理论,便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空想家中,圣西门第一个把工业生产视为新社会的基础,“实业制度”成为实现其理想的伟大制度。傅立叶以“新和谐制度”与理想形式“法郎吉”,说明未来社会是真正的富裕社会,同时又是健康、自然、愉快的社会,包含了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目的的思想。欧文更是想通过自己创办的合作社,让人们充分施展自己体、智、德、行的不同特点。可见,在三大空想者那里,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都已成为设想未来社会的出发点,而且三大空想家还对社会应当怎样管理作了仔细思考。在分配方面,圣西门提出个人的收入应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欧文主义者布雷明确提出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原则;傅立叶则提出要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的原则。在经济运行方面,圣西门认为未来社会应实行经济计划;傅立叶认为未来社会要采取大规模、多学科生产方式。这些有益的建设性思考,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同时,三大空想家以空前高度,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圣西门指出,法国到处是没有才能的人统治有才能的,道德败坏的人支配善良的公民,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傅立叶深刻指出,所谓的文明制度,一切都是倒行逆施,一切都是恶性循环,一切都是相互欺诈;欧文指出现实社会中劳动阶级遭受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重的灾难。这些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证明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与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比较,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然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否定阶级斗争,幻想通过说教、示范、呼吁等手段来实现社会的改造,说明了思想的空想和历史的局限。当然,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当时的社会主义者还不可能找到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
19世纪初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同时也是走向衰落的起点。然而没有他们的错误,也如同没有他们的成就一样,他们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