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人们在实践中不仅锻炼了体力,而且锻炼了思维的能力,使人的智力不断提高。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扩展,人们获得的知识也不断丰富。实践是人的才能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从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在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的需要。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体现。正是由于这种决定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一点都不能脱离实践。

2.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第一,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家都未做到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和统一起来,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

第二,只有经过这一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在第一次飞跃过程中获得认识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再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是得不到解答的。必须把这一阶段的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取得了预想的结果,一般来说,如果预想与结果一致,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部分一致就是部分正确,完全一致就是完全正确。反之,如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就证明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就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纠正或者补充。通过这样的过程,人的认识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是不是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主观真理论者无一例外的都是从主观认识范围去解决这个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实践标准,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第二,唯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就是说,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人们通过把变成现实的东西同原来的观念、思想加以对照,从而判明这个思想、观念是否正确,使认识得到实践。

4.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真理和价值是对立和统一的。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和满足,表示某物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由此,不难看出,真理和价值是由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真理和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变现出来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要求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应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在真理基础之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5.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人们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在本质和要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促进的,对世界的认识越是深刻、正确,改造世界就越能取得成功;而改造世界的成果越大,就越能加深和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