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和掌握资本流通过程和基本的具体形式及剩余价值的分配,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同时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的是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循环。
   2. 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3. 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社会总产品及其分类。
   4.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实现过程,实现条件。
   5.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实现条件。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
   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生产成本,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决定,平均利润的本质。
   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和超额利润。
   4. 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商业资本的作用。
   5. 商业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6.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7. 利息的本质和来源,利息率。
   8. 资本主义银行及其职能,银行资本,银行利润。
   9. 股份公司的产生,股票和股息,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股票控制额,股票价格。

重点、难点

1、资本循环
   2、资本周转
   3、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5、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
   6、股份公司的产生

阅读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十六章;第二十章Ⅰ、Ⅱ、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二十一章;第三十八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4、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