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的建立

《大同学》:
   “德国讲求安民新学者有名人焉,一曰马克思,一曰恩格斯。”
   称马克思为著名的“百工领袖”,“主于资本者也”。 
   这使中国读者开始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潮,知道了马克思其人其事。 
   (2) 1917年以后  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  德先生 赛先生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23日
   3。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动力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前途:
   社会主义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必要性:
   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可能性: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使得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
   (2)国民革命的影响,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
   (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4。 新中国的诞生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剪辑视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诞生》
  

二、社会主义改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建立
   三大改造完成
   二、社会主义改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建立
   三大改造完成
   1。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实质:
   逐步改变生产关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总路线的内容
   2。 对个体农户的社会主义改造
   入社农户96.3%
   3。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供销小组:
   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由供销小组合并,开始是统一供销业务,
   分别核算,生产活动仍由各户分散独立完成;
   后来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
   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人
   员参与集体劳动,采取按劳分配原则。
   4。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
   和平赎买:
   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有企业, 
   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
   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的年限内从企
   业的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私营工业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私营商业
   ——委托经销、代销  
   四马分肥:
   企业利润分为四部分
   国家所得税
   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
   资方红利   大体占四分之一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
   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
   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内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算,定股定息,国家委派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
   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向原工商企业者拨付定息。
   剪辑视频《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5。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经过“一五”期间大规模的建设,我国以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初步形成。
   (2)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
   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想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3)用和平的方式进行。
   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社会的极大进步。
   用和平的方式进行,没有对生产力造成破坏,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第二次结合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 .过去没有认识清楚的原因
   (1)客观原因——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2)主观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教条化理解    
   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a 消灭私有制,建立全社会的公有制
   b 根据全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
   c 对消费品实现按劳分配
   d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将被消灭
   e 国家将逐步消亡
   f 三大差别逐步被消灭,每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探索中出现了失误
   1958年,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割资本主义尾巴
   改革开放中,也出现许多困惑
   播放短片
   《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教训》
   2 .过去没有认识清楚的原因
   (1)客观原因——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2)主观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教条化理解    
   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a 消灭私有制,建立全社会的公有制
   b 根据全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
   c 对消费品实现按劳分配
   d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将被消灭
   e 国家将逐步消亡
   f 三大差别逐步被消灭,每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探索中出现了失误
   1958年,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割资本主义尾巴
   改革开放中,也出现许多困惑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经济失措

  

四、社会主义本质

   1。 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发展生产
   共同致富
   2。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         生产力目标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价值目标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最 终 达 到 共 同 富 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