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学》: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建立 三大改造完成 二、社会主义改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建立 三大改造完成 1。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实质: 逐步改变生产关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总路线的内容 2。 对个体农户的社会主义改造 入社农户96.3% 3。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供销小组: 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由供销小组合并,开始是统一供销业务, 分别核算,生产活动仍由各户分散独立完成; 后来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 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人 员参与集体劳动,采取按劳分配原则。 4。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 和平赎买: 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有企业, 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 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的年限内从企 业的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私营工业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私营商业 ——委托经销、代销 四马分肥: 企业利润分为四部分 国家所得税 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 资方红利 大体占四分之一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 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 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内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算,定股定息,国家委派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 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向原工商企业者拨付定息。 剪辑视频《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5。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经过“一五”期间大规模的建设,我国以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初步形成。 (2)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 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想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3)用和平的方式进行。 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社会的极大进步。 用和平的方式进行,没有对生产力造成破坏,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第二次结合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 .过去没有认识清楚的原因 (1)客观原因——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2)主观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教条化理解 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a 消灭私有制,建立全社会的公有制 b 根据全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 c 对消费品实现按劳分配 d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将被消灭 e 国家将逐步消亡 f 三大差别逐步被消灭,每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探索中出现了失误 1958年,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割资本主义尾巴 改革开放中,也出现许多困惑 播放短片 《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教训》 2 .过去没有认识清楚的原因 (1)客观原因——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2)主观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教条化理解 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a 消灭私有制,建立全社会的公有制 b 根据全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 c 对消费品实现按劳分配 d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将被消灭 e 国家将逐步消亡 f 三大差别逐步被消灭,每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探索中出现了失误 1958年,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割资本主义尾巴 改革开放中,也出现许多困惑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经济失措 1。 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发展生产 共同致富 2。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 生产力目标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价值目标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最 终 达 到 共 同 富 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