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精英网络研修:备课与教学风格的养成(2015.6-11)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学习说明 |
学时 |
||||
模块一:研修导航(2015.6.30-2015.7.10) |
|||||||
1.熟悉本次网络培训内容及要求; 2.熟悉学习流程。 |
【内容导图】 备课与教学风格的养成 【辩论赛事】 话题1:电子书包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话题2:探讨新时期师生关系——学生给老师打伞到底对不对? 【交流研讨】 为面授培训辩论赛中精彩学员点赞,并推荐一个你感兴趣的教育辩论话题,作为下次辩论赛的选题。 |
1.查看网络研修内容导图; 2.自主收看辩论赛视频; 3.为学员点赞并发布1个辩论话题。 |
5 |
||||
模块二:优秀课例(2015.7.10-2015.9.10) |
|||||||
1.通过优秀课例学习,了解同伴教学优势,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进行学后反思,博同行之长,成自我风格。 |
【课例展示】 1. 语文学科优秀课例 匡辉—内容 钟琼 邹华 杨勇 段雪毅 2.
数学学科优秀课例 丁丽 姚红梅 彭奕 3.
综合学科优秀课例 董玲-课题; 洪林平 叶莉萍 【精彩说课】 观看《名师谈——我的精彩教学设计》 【交流研讨】 针对你感兴趣的优秀课例和说课精彩视频进行观摩,并谈谈从中你学到的精彩之处及反思的内容。 1. 语文学科优秀课例交流研讨活动 2. 数学学科优秀课例交流研讨活动 3. 综合学科优秀课例交流研讨活动 |
1.观摩1节(含1节)以上优秀课例; 2.收看《精彩说课》。 3.参与一个学科的优秀课例交流研讨活动,发帖不少于2次。 |
20 |
||||
模块三:备课与教学风格(2015.9.11-2015.10.11) |
|||||||
⒈学习关于备课与教学风格的文献资料; 2.反思如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
【文献阅读】 1.朱文君:关于备课的新思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许汉访谈录 2.窦桂梅:谈主题教学深度备课——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3.吴正宪: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 4.王亚丽:我学名师备课 5.张运群:功在课外,效在课内:全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备课细节” 6.陈华忠:再议课前备课应做到“三读” 7.陆春莲:有效备课的前提——备自己、知自我 【学习反思】 撰写短文:“关于备课的新思考” 【交流研讨】 1.通过阅读以上文献,请你发表对于备课的新思考。 2.针对同伴的备课新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
1.阅读文献资料; 2.撰写自己关于备课的新思考,提交到网络平台; 3.参与交流研讨,发帖不少于2次,跟帖不少于5次。 |
10 |
||||
模块四:集体备课——课堂实施(2015.10.12-2015.11.16) |
|||||||
1.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根据集体备课内容,进行校园实施,反思教学效果,积极进行改善。 |
【集体备课】 1.按照学科,成立集体备课小组。 数学备课组1:程五霞(6人) 数学备课组2:丁丽(7人) 语文备课组1:匡辉(8人) 语文备课组2:刘宇雁(9人) 语文备课组3:欧阳琼(8人) 英语备课组:董玲(4人) 综合学科备课组:罗湘君(8人) 2.备课组长建立QQ讨论组,确定授课内容及组内分工,开展集体备课。 3.每个备课组在论坛上发布大家讨论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稿和集体备课记录。 【校园实践工作坊】 根据集体备课中形成的教学设计,自主在学校实施教学。 【面授名师工作坊】 1.面授阶段,根据实施情况,小组再讨论进行二次备课。 2.面授阶段,每组上一节汇报课,专家进行点评。 |
集体备课分组名单 数学备课组1: 组长:程五霞 组员:黄峥嵘、王兆辉、刘岁芝、李丽、陈强 数学备课组2: 组长:丁丽 组员:曾华容、周黎、李朝梅、姚红梅、余新伟、彭奕 语文备课组1: 组长:匡辉 组员:盛丽芳、李红林、黄雅珺、段雪毅、谭玲、夏夜、汤彩霞 语文备课组2: 组长:刘宇雁 组员:钟琼、李晓蓉、杨勇、邹华、李莉、杨城花、钟素雅、谭欣 语文备课组3: 组长:欧阳琼 组员:蒲微、刘晓燕、康迎春、彭涓、周满意、胡冉、唐玲娟 英语备课组: 组长:董玲 组员:郭丽君、陈莹、李梅 综合学科备课组: 组长:罗湘君 组员:李雄杰、陈艳、刘克江、周宽、傅大庆、洪林平、叶利萍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