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部分之一。本课程要让学员学习和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概括和基本成就。要较详细地讲述唐诗和宋词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线索,使同学了解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地位;同时紧密结合唐诗宋词中的重要作品,使同学熟悉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在讲述时要把唐诗宋词分成若干时期,在每个时期要以点带面,以讲述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为主,同时兼顾到其他较 重要的作品。在具体讲述中,针对此课程学员的现有水平,拟以作品为主线索,讲深讲透,使他们能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同时从中精益求精,深入浅出的总结出一些理论认识,走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目的。
 

教学目标
    1. 基本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背景及发展规律
  2. 深入理解唐诗宋词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作家
  3. 基本了解唐诗宋词的重要流派及相关特点

  从较高、较系统的理论上提高学员分析作品,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提高学员总体的文学水平。提高学员古代文学的总体水平。提高学员古代文学的总体水平,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准备
    应对唐宋文学有最简单、最扼要的了解,对最重要的作家作品要有大约的了解。
 

学法指导
  可选一部分最简明的唐宋文学史先行自习,了解一些基本线索,只要有一些基本印象即可。
可选一部分最简明的唐诗宋词选本先行阅读,对其中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有一大致了解。
在此基础上听老师讲解进行深入学习,定都有较大提高,取得明显成效。
 

重难点分析
 

重点:
    1. 要体现出文学史的线索,但又不能只从理论上讲发展,而是要通过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不同特点来体现,从而体现唐诗与宋词的总体特征。
    2. 要把重点作家和重点作品讲深讲透。为此,要对重点作家的生平思想,时代背景、文学主张,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详尽的讲述与分析
    3. 介绍一些有关的基本知识,如律诗的基本特点,词学的基本常识等。

难点:
    1. 如何把文学史的发展线索和作品分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单纯的将文学史容易造成空洞抽象,生硬记忆的不良效果;单纯的讲作家容易形成就作品论作品,相互雷同。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不良后果。为此一定要“以论带动作品,以作品验证论”,将二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2. 如何把论述作家的总体特点和分析它的具体作品结合在一起。大作家往往有不同的特点,要在讲特色时即找相应的作品加以印证,不要把所有的特色逐一论述完之后,再漫无边际的一首一首地讲他们的作品。要把作品和特色对号讲解。

 

内容提纲
   
课时序列
章 节 内 容
01
  第一节 唐诗的成就和分期
    一、唐诗的成就
    二、唐诗的分期法规
02
  第二节 初唐诗
    一、唐太宗和初唐宫廷诗人
    二、初唐四杰
    三.陈子昂和其它诗人
03
  第三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王维
    一、概说
    二、王维
04
  第四节 孟浩然和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一、孟浩然的生平和思想
    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色
    三、孟浩然其他的抒情小诗
    四、盛唐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05
  第五节 盛唐边塞诗派和岑参
    一、概说    
06
  第六节 高适和其他边塞诗人
    一、高适
    二、其他边寨诗人
07
    二、其他边寨诗人
  第七节 李白(一)
    一、生平
    二、李白的思想
    三、李白的文学主张
08
  第八节 李白(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表现自我
    二、反映社会现实
    三、歌颂山川自然四、其他
09
  第九节 李白(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
    二、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又一重要风格
10
  第十节 杜甫(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一、杜甫的生平
    二、杜甫的思想
    三、杜甫的文学主张
11
  第十一节 杜甫(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诗史”——具体地反映社会的动荡现实
    二、“年谱”——详尽得纪录自己的苦难经历
    三、“图经”——典型地描绘祖国的山川自然四、其他
12
  第十二节 杜甫(三)-杜甫诗的艺术成就(上)
    一、典型化的描写
13
  第十三节 杜甫(四)-杜甫诗的艺术成就(下)
    二、“沉郁顿挫”的抒情风格
    三、杜诗在语言和体裁上的成就
14
  第十四节 中唐诗歌(上)
    一、概说——中唐诗歌的总特点
    二、韦应物、刘长卿、柳宗元及大历诗人
  第十五节 中唐诗歌(下)
    一、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15
    一、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16
    二、李益、刘禹锡
  第十六节 白居易和新乐府诗
    一、乐府诗的发展概况
    二、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理论
    三、白居易之外的新乐府诗人
17
  第十七节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一、新乐府诗
    二、闲适诗和杂律诗
18
  第十八节 白居易的感伤诗-《长恨歌》与《琵琶行》
    《长恨歌》《琵琶行》
19
    一、主题都具有双重性。
    二、艺术手法上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第十九节 李商隐
    一、生平
    二、思想内容
20
    三、艺术成就
  第二十节 杜牧和其他晚唐诗人
    一、生平思想
    二、题材内容
    三、艺术特色
    四、晚唐其他诗人
21
  第二十一节 词的起源及词学基本常识
    一、词的起源
    二、词学基本常识
    三、唐五代词概说
22
  第二十二节 宋词概说
    一、宋词繁荣的原因
    二、宋词繁荣的表现
    三、宋词的分期
23
  第二十三节 柳永
    一、生平
    二、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
24
  第二十四节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
    一、晏殊
    二、晏几道
    三、欧阳修
25
  第二十五节 苏轼(一)
    一、生平
    二、思想性格
    三、苏轼的创作观
    四、苏轼对词的认识
26
  第二十六节 苏轼(二)-苏轼词在内容上的突破
    一、抒情词
    二、咏物词
    三、农村词
27
  第二十七节 苏轼(三)-风格的创新(上)
    一、豪放风格
    二、婉约风格
28
  第二十八节 苏轼(四)-风格的创新(下)
    一、何谓旷达风格以及旷达风格的形成
    二、旷达风格的传达方式
    三、旷达风格的表现手法——清空
29
  第二十九节 黄庭坚、秦观、贺铸
    一、黄庭坚词的风格特点
    二、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三、贺铸词的基本风格
30
  第三十节 周邦彦
    一、周邦彦及其词的艺术成就
    二、周词体现富艳精工和人工思力两大特色的具体手法
31
  第三十一节 南宋初词人概说和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一、概说
    二、朱敦儒
    三、张元干
    四、张孝祥
    五、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32
  第三十二节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一、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的艺术特色
    二、善于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风格结合在一起的艺术特色
33
  第三十三节 辛弃疾(一)
    一、辛弃疾的生平
    二、辛弃疾的思想
34
  第三十四节 辛弃疾(二)-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一、爱国词
    二、农村词、闲适词、情词
35
  第三十五节 辛弃疾(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及其他
    一、豪放风格
    二、艺术手法
    三、表现形式
    四、其他
36
  第三十六节 陆游及辛派词人
    一、陆游
    二、陈亮
    三、刘过
37
  第三十七节 姜夔
    一、姜夔其人
    二、姜夔词的内容题材
    三、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38
  第三十八节 吴文英
    一、吴文英其人
    二、吴文英词的内容题材
    三、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