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幼儿教师是干什么的?”,“就是把孩子看好嘛!?”,“那怎么才能把孩子“看”好呢?”……
规范就是一种标准、准则,用来约束人们的社会活动,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这种准则或标准,既可以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也可以是人们有意识制定的。
专业是指专门的职业。社会中有许多职业,但并不都是专业。只有达到了专业标准的职业才能称为专业。一般来讲,专业比普通职业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回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专业规范就是专业标准和专业准则。专业规范,是对专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和行为 表现的规范性要求。其中主要是对从业者的专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主要指幼儿教师专业道德规范,是指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工 作时应该遵循的一系列价值、原则与规则,或者说是应该具备的理念、品质和态度要求。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包括:
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师与同事(包括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师与社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师与专业和自身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教育努力,最大可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并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实现。在此过 程中,幼儿教师应当与幼儿家庭和同事通 力合作,并由此对社会、幼儿教育专业和 自身负有积极的责任。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依次为尊重、负责、公正和关怀。
规则是“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底线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要求”。规则“一般直指教师的外显行为特征,有很强的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并且“通常采用否定式语言格式,以明确在教育工作中哪些行为是教师不允许采用或呈现的”。
专业知识与能力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上分为三部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
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激励与价沟通与合作
反思与发展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