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己是赢得他人对自己尊重的前提,是为自己建立良好工作环境的先决条件。尊重自己,就要遵守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与行为礼仪,以及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幼儿教师专业知能,能够运用专业知能完成教育任务,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职场形象。例如,在工作场合要穿着适当,既要大方美观,又要适合专业活动所需;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良好适中的情绪;在单位里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在上班时间聊天;不管领导在或不在,自己的工作 状态要保持一致等。
幼儿教师要注意,在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不要超越自己的专业知能范围妄下结论。正所谓“过犹不及”。幼儿教师应当谨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能解决专业问题是自身专业性的体现,超越专业知能范围去下结论就破坏了自身的专业性。例如,一些幼儿教师在发现班上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后,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经验所得的结论告知幼儿家长——“这个孩子听力有问题”,“您的孩子患了自闭症”,等。这种断然得出的结论常常会遭致家长对幼儿教师的反感和抵触。因为幼儿教师不是医生,并不具备评估和鉴定幼儿生理和心理问题的能力。
关爱自我并不是“自私”,也不是“自怜自爱”。与关爱他人一样,关爱自我意味着对自身的需求予以积极的关注与回应,对自己的过失和不足能够接受和承认,并积极地弥补那些可改变的过失与不足。关爱自我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成熟的人格,是关爱他人的基础。个人能否关爱自我,预示着个人能否给予他人成熟的关爱。所以,关爱自我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积极学习和遵守的一条对待自我的原则。
对幼儿教师而言,关爱自我还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与价值。首先,幼儿教师能否关爱自我,不仅仅是幼儿教师自己的事情,也是在向儿童传递一种人生态度。我们会自然地期待儿 童成长为能够关爱自我的人,拥有积极健康的人格。其次, 幼儿教师在关爱自我的情况下,才会从儿童那里体验到被关爱,进而与儿童建立一种相互的、良性的关爱与被关爱的关系。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对自我的关爱是幼儿学会关爱他人的情境条件。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儿童和关爱儿童,幼儿 教师应当自觉地关爱自我。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